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方德顺和贫士韵 宋 · 富直柔
 押词韵第三部
崔嵬孔明,结阴众所依。
移根天衢上,曾抚日月晖。
如何去大厦,却绕乌鹊飞。
终当烦万牛,挽取廊庙归。
郑公泽既远,何以慰调饥。
公其踵前修,一洗贫士悲(宋李弥逊筠溪集》一二《暇日约诸友生饭于石泉以讲居贫之策枢密富丈欣然肯顾宾至者七人次方德顺和贫士韵人赋一章》附)
暇日约诸友生饭于石泉以讲居贫之策枢密富丈欣然肯顾宾至者七人次方德顺和贫士韵人赋一章(按:此题下各诗分注季申尧翁、彦融、仲宗、彦锡、德顺子立七人名,是否系李弥逊和以上七人诗,诗题疑不能明,姑仍按原状编入。) 其五 彦锡 宋 · 李弥逊
 押词韵第七部
广文负才名,闭户众莫干。
长安不肯近,讵肯卑小官。
爨无欲清人,日昃未及餐。
借书纷满席,不顾坐客寒。
斯人抱长饥,我辈亦厚颜。
何当置君侧,用表贤士关。
暇日约诸友生饭于石泉以讲居贫之策枢密富丈欣然肯顾宾至者七人次方德顺和贫士韵人赋一章(按:此题下各诗分注季申尧翁、彦融、仲宗、彦锡、德顺子立七人名,是否系李弥逊和以上七人诗,诗题疑不能明,姑仍按原状编入。) 其六 德顺 宋 · 李弥逊
 押词韵第一部
方子困海江,长松隐蒿蓬。
多能隐所长,最喜五字工。
好古远可(四库本作所)绍,结友久益恭
寒饥了不愠,清坐(四库本作问)与我同。
纵今四壁立,未效一钱通。
长镵斸山云,君去吾亦从。
暇日约诸友生饭于石泉以讲居贫之策枢密富丈欣然肯顾宾至者七人次方德顺和贫士韵人赋一章(按:此题下各诗分注季申尧翁、彦融、仲宗、彦锡、德顺子立七人名,是否系李弥逊和以上七人诗,诗题疑不能明,姑仍按原状编入。) 其七 子立 宋 · 李弥逊
 押尤韵
枢君有美子,酷爱柳柳州(原作州,据明本、四库本改)
作诗陋元白,欲拟晋魏俦。
情知鸾凤穴,不宿燕雀流。
简编正在目,冠冕奚足忧。
传家一经力,造物行见酬。
江蓠与辟芷,终当荐灵修。
暇日约诸友生饭于石泉以讲居贫之策枢密富丈欣然肯顾宾至者七人次方德顺和贫士韵人赋一章(按:此题下各诗分注季申尧翁、彦融、仲宗、彦锡、德顺子立七人名,是否系李弥逊和以上七人诗,诗题疑不能明,姑仍按原状编入。) 其一 季申 宋 · 李弥逊
 押词韵第三部
崔嵬孔明,结阴众所依。
移根天衢上,曾抚日月晖。
如何去大厦,却绕乌鹊飞。
终当烦万牛,挽取廊庙归。
郑公泽既远,何以慰调饥。
公其踵前修,一洗贫士悲。
暇日约诸友生饭于石泉以讲居贫之策枢密富丈欣然肯顾宾至者七人次方德顺和贫士韵人赋一章(按:此题下各诗分注季申尧翁、彦融、仲宗、彦锡、德顺子立七人名,是否系李弥逊和以上七人诗,诗题疑不能明,姑仍按原状编入。) 其二 尧翁 宋 · 李弥逊
 押词韵第七部
夕郎富文采,早岁从君轩。
承明久厌直,著书效文园
十年坐兰若,鼻观参晨烟。
撑肠正患多,教外多(明本、四库本作更)穷研。
岂惟寄绝交,对客今忘言。
肯违莲社友,来从竹林
暇日约诸友生饭于石泉以讲居贫之策枢密富丈欣然肯顾宾至者七人次方德顺和贫士韵人赋一章(按:此题下各诗分注季申尧翁、彦融、仲宗、彦锡、德顺子立七人名,是否系李弥逊和以上七人诗,诗题疑不能明,姑仍按原状编入。) 其三 彦融 宋 · 李弥逊
 押侵韵
宁生但叩角,马卿亦能琴。
托物写孤愤,举世谁知音。
敲门唤良友,舍木森十寻。
茶瓯荐甘,索酒那得斟。
非无膏粱子,此药圣所钦。
谁知半刺史,而有尊尧心。
暇日约诸友生饭于石泉以讲居贫之策枢密富丈欣然肯顾宾至者七人次方德顺和贫士韵人赋一章(按:此题下各诗分注季申尧翁、彦融、仲宗、彦锡、德顺子立七人名,是否系李弥逊和以上七人诗,诗题疑不能明,姑仍按原状编入。) 其四 仲宗 宋 · 李弥逊
 押尤韵
一言悟汉祖,千户遂封娄。
士穷必有遇,荣悴交相酬。
堂堂张公子,谢事岁几(四库本作几岁)周。
不作折腰能,每怀糊口忧。
才华贾马上,风味陶谢俦。
(原作古,据四库本改)在吾不患,已矣勿浪求。
寿方右史德顺大琮生朝 南宋 · 王迈
 押词韵第二部
大哉天地仁,生意无尽藏。
芳春三月时,五阳正敷畅。
在卦则为夬,泽下于天上。
笃生万人英,出应苍生望
退然处乡闾,温恭加直谅。
万顷波汪汪,一团和盎盎。
凛然立朝廷,谠论动旒纩。
张胆输荩忠,赪颜斥庸妄。
宁为凤鸣阳,不作马立仗。
玉皇笑点头,谏疏堪屏障。
谗者何人斯,严科欲监谤。
纲常尽斁沦,天日忍欺诳。
白璧污苍蝇,鸣珂辞翠阆。
膏屯施未光,干蛊遂高尚。
郭外新结庐,野色耽虚旷。
积书遗儿孙,开斝延辈行。
及此绂麟旦,仙壶敞方丈。
台宿焕祥辉,矞云宾景贶
有客前称觥,致词太豪放。
海内今何时,四面波涛涨。
督府册元戎,庙坐辕门帐。
妖氛不能清,恻焉赖汝将。
都堂留一老,手携灵寿杖
颠危不能扶,又焉用彼相。
时流忌生语,相顾效哑瘴。
回首忆端平,芳菲仅一饷。
大号正扬庭,一阴敢阳抗。
治少乱日多,古今同證状。
公抱葵藿心,未忘太阳向。
天运有推移,阴阳迭摩荡。
夬进则为乾,群龙神气王。
公主善类盟,任重在力量。
周道当中兴,方叔犹必壮。
松茂宜柏悦,吕鸣因律唱。
唤起矍铄翁,吾军亦可张。
壶山献宝熏,寿水足醇酿。
一瓣虬吐烟,一吸鲸吞浪。
寿公乃寿国,他语徒冗长。
玉鼎愿精调,金瓯保无恙。
题方氏家藏绍兴诸贤帖后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晦庵题跋》卷一、《古今图书集成》字学典卷七九
莆阳方德顺早以文行知名,一时诸公长者皆折辈行与交。
绍兴初,尝召对,极论讲和不便。
虽不合以去,而名问益高,张忠献、折大参、曾侍郎、张给事、吕舍人皆深知之,仕竟不遭以卒。
其子士龙藏诸公所与往还书帖甚富,尝出以见示。
谓此不唯足以见德顺之为人,而中兴人物之盛,谋猷之伟,于此亦可概见。
因为抚卷三叹而敬书其后。
方德顺古风 宋 · 刘子翚
 押词韵第三部
吾闻沧溟深,浸灌东南维。
长风一荡潏,莽苍天为低。
中藏百怪珍,文彩光陆离。
潜鲲尽鹏材,游鱼悉龙资。
罔象溯波浮,天吴跃空飞。
蚌虽辱泥涂,犹能吐珠玑。
地灵物固然,在人必多奇。
英英方家郎,秀发如琼枝。
装怀素王书,落笔幼妇词。
我昔官壶山,邂逅初见之。
宾筵为劝驾,一武登云梯。
鸿鶱九霄快,骥骋天路夷。
似闻东诸侯,辟书已交驰。
惠然访吾庐,窈窕穷山溪。
夜灯一笑欢,愁抱忽若遗。
语妙时脱尘,饮豪屡反(自注:平声。)卮。
领新意自失,佳处昔未窥。
胡为遽改辕,归袂风披披。
上祈养德业,下祝慎鼎帏。
敬言崇道公,久别良伫思。
朝奉郎尚书方员外通判德顺军兼管内劝农事轻车都尉赐绯鱼袋累迁太子太师梁公神道碑 北宋 · 慕容彦逢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三九、《摛文堂集》卷一五
大观元年正月,今中书侍郎梁公初拜尚书右丞,有司遵故事,拟三世赠典以闻。
二月辛酉降制,其略曰:「朕惟执政大臣,望实显隆,致位近弼,义方之训,自其前人,追加表扬,用锡休命。
尚书右丞子美故父某,可特赠太子少师」。
九月宗祀礼成,又降制,其略曰:「朕飨帝合宫,翕臻纯嘏,均神之惠,普逮庶工。
眷予近臣,宜推异数,追崇亲庙,实国彝章。
中书侍郎子美故父某,可特赠太子太师」。
既告第,又赐子美以副,焚于墓。
中书公拜赐,泣谓某曰:「子美幸承先人遗训,备位政府,赖天子庆施赠官一品,而墓隧之碑未立,夙夜怵惕,不敢怠遑。
惟先人出处终始之大节,可考不诬,敢请铭于子」。
某义不得辞,谨论次太师之官阶政治而为之序曰:公讳某,字得之,汉凌乡侯统之后。
五世祖夏国公惟忠,尝任天平军节度判官,因家焉,故今为郓之须城人
曾祖文度,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魏国公
祖颢,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封魏国公
考适,皇祐中宰相,终太子太傅致仕,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封徐国公谥「庄肃」。
曾祖妣邹氏,韩国太夫人
祖妣阎氏,魏国太夫人
妣任氏,徐国太夫人
公辞采学问,在孺有闻。
稍长,就试有司,名擢高等。
初补将作监主簿,累官光禄寺丞
至和初仁宗皇帝嘉公故相子,尝举进士,召赐学士院,赐进士出身
未几,复廷试五品服,迁秘书省著作佐郎,自著作五迁至尚书职方员外郎
累阶朝奉郎,勋轻车都尉
历监在京铸泻务,管句专句司,监布库,知汝州梁县签书天平军节度判官事,通判德顺军,凡六任。
公笃实,以是守身,亦以是施于政。
梁县时,郡守将辟听事,风属邑以材木献。
公曰:「是必取于民,吾宁被谴,岂希合以扰吾民哉」!
卒拒之。
守坐法罢郡,诸令皆得罪,公独免焉。
郓视他郡为剧,公裁处精确,下无隐情。
民有辨讼,怀牒宿留,公至当职而后出,盖信服之若此。
尝有禁卒之妻背夫以逃,虽遇赦自首,法犹不原。
吴文肃公矜之,将贷以轻刑,公不从,立议详尽,切于事宜,文肃竦然,以为正论。
狱既决,即荐公于朝。
仓米数百万,红腐不可给军食,安抚转运使悸欲亟以元价贷民。
公曰:「仓吏失职,宜正厥罪,而后减直贷之。
不然,民将有辞」。
卒用公策。
民输税于官,吏不时遣,因缘为奸,部使者诿公,公度弊所从起制之,日入万斛,民至鼓舞相庆,乞公在任。
东平监马政废弛,朝廷遣使驰视,公条十利以奏,诸使者美之。
德顺并边,素号难治,公居岁馀,宽猛交济,俗以绥靖,创立治平城寨,经始有度,下不告劳。
呜呼!
公之为政,虽古循吏,何以加此?
昔左氏谓臧孙达宜有后于鲁,而汉史亦称于公多阴德,子孙踵为公卿。
公任不踰佐贰,而奉法守公,爱民泽物,常不替于志,宜流庆于今也。
性清谨,无他嗜好,独喜为诗,有集十卷,曰《汝阳杂稿》,研练精切,真深于诗者。
平居陶喜情性,风调清远,遇有所感,词气激昂,锐然有志于进为。
盖禀之也全,积之也厚,守之也固,而不克大显于时。
今有子以儒学事业受知明天子,擢为柄臣,制书褒扬,以谓义方之训,自其前人,是岂终不显哉?
公以熙宁元年十一月二十日,终于德顺军之官舍,享年四十有八。
四年九月三日,葬须城登庸乡执政里,从庄肃公之兆。
娶张氏,开封人枢密副使宏之孙,少府监可道之女,有贤行,事舅姑以孝闻。
元丰元年八月六日终,享年五十有六。
三年二月二十六日,祔于公之兆。
初封寿安县君,累赠嘉国太夫人
子五人:子骏,故奉议郎
子美,今为太中大夫、守中书侍郎
子建,故太常太祝
子履,今为通直郎签书开德府判官事;
子博,今为通直郎通判兴元府
女二人,长嫁朝奉大夫刘裴,次嫁从事郎田宜。
孙十三人:希祖,宣义郎
修祖,太学上舍生
承祖、昭祖,皆将仕郎
求祖,未仕;
扬祖,承务郎
恭祖、师祖,皆太学斋郎,早卒;
馀尚幼。
孙女十三人。
铭曰:
蔚蔚梁宗,源自柏翳
统侯陵乡,晋臣之裔。
庄肃公,公之皇考。
相我仁宗,为时元老。
公生相家,考翼是嗣。
学则通儒,政则循吏。
庄肃,子以材闻。
给札词禁,明试以文。
擢践世科,扬芬桂籍。
佩服之华,宠有申锡。
公懋承之,以忠以孝。
位虽不充,志克允蹈。
德善之积,庆祉之诒。
及子而显,报施在兹。
制书若曰,惟予大臣。
义方之训,自其前人。
东宫之师,膺此追赉。
源深流长,疏荣未艾。
里曰执政,乡曰登庸。
刻铭隧道,过者改容。
扬子讲义序 南宋 · 林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拙斋文集·拾遗
著书立言,古人之所难也。
孔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百家诸子各以其所见而著书,出则汗牛马,居则充栋宇,然皆杂家者流,非吾儒之正道。
得吾道之传者惟四人焉。
孟轲醇乎醇,在所不必论。
孟子而下则有荀卿扬子云、王仲淹、韩退之,此皆学者之尊敬以为仁义礼乐之主也。
荀卿之书则谓之《荀子》,扬子云之书则谓之《法言》,王仲淹之书则谓之《文中子》,而韩退之之《原道》亦学者之所推尊焉。
夫自孔孟而后以迄于五代,数千年间,贤人君子不为不多,而得吾道之传者惟此四人,固不容轻议矣。
荀子出而讥孟子、子思,固自以为得吾道之传矣,至其以性为恶,以礼为伪,则不及孟子远矣。
扬子出而讥荀卿同门异户,而自比于孟子,然其言性则为善恶混,亦不无可议论处。
韩退之则谓荀与扬大醇而小疵,然其《原道》之篇所谓道与德为虚位,仁与义为定名,亦大醇而小疵矣。
大抵孔子之后,欲如孟子著书无一可议者,盖难乎其为人。
则荀、扬、韩退之之徒亦不可多得,不可以求之太深也。
友人方德顺龟山先生曰:「人君有得致之位,有可致之资,其所为固甚易,何不做取尧舜
尧舜不可及,汉文、太宗亦易为之,何不做取文帝、太宗」?
龟山先生曰:「老兄儒者,何不做取孔、孟?
纵孔、孟圣德高风,何不做取荀、扬、韩退之」?
大抵学者惟知论古人之是非,而不知在我者有所未至处也。
虽然,前贤之书固不可轻议,然以孔孟之道而较之,则不无可疑处。
若司马温公,则但说《扬子》是,十三篇中有不可解者但阙之,至谓「使扬为庄言,斯拒矣;
庄为扬言,斯与之矣」,则温公不敢论扬子之非也。
东坡先生则又但讥其非,故谓扬子云好为艰深之辞,文浅易之说。
子云所谓「圣人存神索至,成天下之大顺,致天下之大利,和同天人之际,使之无间者也」,窃意东坡道不得。
然则一如司马温公,则待之太重;
一如东坡,则待之太轻。
之奇今为诸公论此书,于其可以为天下后世之法则者尊之重之固多矣;
至其于理未安者,则引六经、孔孟之文以辨之,不敢以私意断也。
杜甫诗有曰:「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后来点检流传赋,不觉前贤笑后生」。
之奇今议论子云之是非,若使子云复生,当笑倒之奇也。
大抵诸公于子云之精义处,当沉浸醲郁,以求其深造自得之学。
若乃议论其是非,此乃之奇口过薄德也。